1.电工基础知识:1.1电压:电压也叫电位差,是指电流从高电位处向低电位处,两个电位之差。通常也叫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用字母V表示,其中:1V=1000mV=1000,00
1.电工基础知识:1.1电压:电压也叫电位差,是指电流从高电位处向低电位处,两个电位之差。通常也叫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用字母V表示,其中:1V=1000mV=1000,000uV1mV=1000uV电压还分交流和直流,分别用ACV和DCV表示,直流电压在测量时要注意有,一之分。1.2电阻:电流在物体内流动所遇到得阻力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欧姆用字母表示。
0001KQ=10009电阻的种类很多,有碳质电阻,碳膜电阻,绕线电阻等。形式上有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和电位器等。电阻温度系数:电流流过电阻时,温度升高,其阻值发生变化,阻值变化值与原有阻值之比叫电阻的温度系数。对于金属材料的电阻,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正温度系数对石磨和碳来讲,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是负温度系数。
1、兴奋膜内电位变化(1)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因此,当坐骨神经a便受到适宜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的结构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突触包括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因此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神经元的胞体传向轴突(轴突末梢).(3)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根据图丙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4)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测得了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丁),即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这与预测丙相符.故答案为:(1)由负变正(2)轴突(轴突末梢)突触(3)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
2、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和那些离子有关1.首先,在不兴奋的状态下,细胞对细胞外的Na+的通透性很小,对K+的通透性较大,通过主动转运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使得细胞整体的电位呈现出“内负外正”的状态.2.然后,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原本就有的钠离子通道突然开放,于是钠离子大量内流,而钾离子不作变化、按兵不动.由于钠离子的大量内流导致细胞的兴奋处的电位变作“内正外负”这个[钠离子内流使得细胞的负电位渐渐变小至0]的阶段叫做“去极化”,
兴奋就要传走了~于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又突然关闭,钠离子被拒之门外,而钾离子通道突然开放,原先细胞辛辛苦苦吸进来的钾离子外流,使得细胞的电位变作“内负外正”.4.但是,这时候的“内负外正”已经不是原来的“内负外正”了.你会发现现在虽然是“内负外正”,但是钾离子、钠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分别比不兴奋的时候小、大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