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的补偿,最好不用公式法,公式很长,比较麻烦,也不好记,也不好理解,用补偿之前的功率三角形和补偿后的功率三角形求解比较省事,公式法和用功率三角形法求解,都要
功率因数的补偿,最好不用公式法,公式很长,比较麻烦,也不好记,也不好理解,用补偿之前的功率三角形和补偿后的功率三角形求解比较省事,公式法和用功率三角形法求解,都要用一点点的三角函数,要有一个函数计算器,手机上就可以调用,功率因数的补偿,原则就是原电路的有功功率不能变现举例如下有一感性电路有功功率是10个千瓦,功率因数等于0.6,把它补偿到0.95,电源额定电压220伏,频率50赫兹,要用多大的电容并联用计算器求出补偿之前的功率因数角53.13度,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是18.19度,用两个功率因数角和10千瓦的有功功率做出两个功率三角形,用没有补偿的无功功率减去补偿之后的无功功率,就得到了要用电容补偿的无功功率,见下图,要补偿的无功功率10:05千乏,根据这个数字,我们可以求出补偿电容的容抗,电容的容抗是电压的平方除以它的无功功率,要补偿的无功功率是10.5千乏(220220)(10.051000)=4.82欧,这是要补偿电容的容抗,在50赫兹的电路里,电容的容抗等于,1(314电容量)=4。
1、请问电路功率因数如何计算功率因数低的根本原因是电感性负载的存在。例如,生产中最常见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功率因数一般为0.70.9,如果在轻载时其功率因数就更低。其它设备如工频炉、电焊变压器以及日光灯等,负载的功率因数也都是较低的。从功率三角形及其相互关系式中不难看出,在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低(角越大),有功功率就越小,同时无功功率却越大。
即能送出1000kW的有功功率;而在cos0.7时,则只能送出700kW的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低不但降低了供电设备的有效输出,而且加大了供电设备及线路中的损耗,因此,必须采取并联电容器等补偿无功功率的措施,以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既然表示了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显然在任何情况下功率因数都不可能大于1。由功率三角形可见,当0°即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有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
2、功率因数如何计算?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φP/SP/[(P2+Q2)^(1/2)]P为有功功率,Q为无功功率。
3、同步发电机已知功角,如何求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功率因数计算公式。发电机,确切的说同步电机,是将机械能通过电磁感应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功率转换流程。输入P1原动机机械能,扣除机械磨损Pm推动转子旋转,在励磁电压的存在下转换为电功率PM输出,期间还会消耗一部分电热和涡流损耗Pfe。当带负荷时还会存在定子铜耗Pcu,最终输出功率P2。
PMP2mUIcosφ=mUIcosψ-δ,ψ为内功率因数角,δ=ψ-φ定义为功角。它表示发电机的励磁电势E0和端电压U之间相角差,以可近似认为端电压U由合成磁势FFf+Fα所感应。F和Ff之间的空间相角差即为励磁电势E0和端电压U之间的时间相角差,还可认为功角δ在时间上表示端电压和励磁磁势之间的相位差,在空间上表现为合成磁场轴线与转子磁场轴线之间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