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如何选择晶振?晶体振荡器的作用是什么?它相当于单片机的心脏。晶体振荡器一旦振动,就产生一个脉冲,单片机就能执行一个动作!单片机中的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的作用
单片机如何选择晶振?晶体振荡器的作用是什么?它相当于单片机的心脏。晶体振荡器一旦振动,就产生一个脉冲,单片机就能执行一个动作!单片机中的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的作用是什么?单片机中的复位电路允许单片机从存储器中的地址0000H开始执行程序,单片机用什么频率的晶振好,如何判断单片机是否开始振动。
晶振的振荡频率取决于单片机的具体应用,并不是越高越好。11.0592MHz和12MHz的振荡频率差别不大,但如果你的微控制器需要异步串行通信,我建议你选择11.0592MHz的振荡频率,因为你在编程波特率发生器时使用这个振荡频率,波特率计数器的初始计数值可以是整数;但如果振荡频率为12MHz,初始计数值只能是近似值(接近小数的整数),长时间通信会造成误差积累,导致通信失败。
信仰是一种不随俗的高尚品格。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看南山闲适。至周敦颐《浑而不污,清而不妖涟》(11.0592M,22.1184M)写时中断,初值需压入寄存器。计算这个初始值时,晶振频率要除以32,11.0592M和22.1184,可以平分,其他频率可能会产生小数,无法压入寄存器,所以这两个频率的晶振误差最小。
你可以用示波器看到波形是正弦波,频率是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如果没有,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测试它。判断的方法有很多。用示波器看波形最直接,用数字万用表的电压量程测量电压也是可以的。因为晶体振荡器波形的占空比为50%,所以测得的平均电压约为1/2vcc。对于51单片机,当使用外部程序存储器时,也可以测量psen引脚或p0端口引脚的电压或波形。只有晶振电路正常工作时,那些管脚才会有信号输出,但现在片外扩展存储器已经很少用了,所以测量的是晶振两端。
晶振是外置的。单片机内部(晶振引脚附近)有一个由反相器组成的谐振电路(类似于多谐振荡器)。在外部晶振的配合下,它们会形成正反馈,最终出现波形。如果用示波器触针(触针标有X10,即衰减10倍)接触正在运行的晶振引脚,会清楚地看到振荡形成的标准正弦波波形。晶振内部是应时晶体,通电后会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这是由晶体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芯片供电后,芯片内部有一个启动电路,不需要额外供电就可以启动无晶振的振动。如果使用有源晶体振荡器,在超过100 m的高频率下,电源电压由有源晶体振荡器电源范围内的负载决定。【晶振】晶振称为晶体振荡器,其作用是产生原始的时钟频率,经过频率发生器放大或缩小后成为计算机中的各种总线频率。以声卡为例,要对44.1kHz或48kHz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频率发生器必须提供44.1kHz或48kHz的时钟频率。
单片机中的复位电路就是让单片机从内存中的0000H地址开始执行程序。晶振电路是单片机的主要时钟电路。单片机的所有工作都是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节拍来控制的。复位电路提供单片机的复位功能,上电时能给单片机的res引脚提供相应的复位电平信号。复位就是让单片机重新从程序开始运行,就像电脑重启一样。晶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单片机的最小时间计量单位就是由这个晶振决定的,常用的是6MHZ和12MHZ。
晶体振荡器用来产生时钟信号,相当于人的心脏和泵,在时序图中经常看到,因为数字电路需要时钟来一步步地读取或写入指令,以实现各种功能。晶振的作用是给单片机提供一个时钟信号(一个非常稳定的频率信号),使单片机内部各部件同步工作,在与外部设备通信时也能实现同步。晶体振荡器的分频会得到时钟信号,为程序的执行提供“动力”,也可以为各个部件提供同步信号。
相当于单片机的心脏。晶体振动一次就产生一个脉冲,单片机就能执行一个动作!单片机的所有动作都是按这个顺序执行的!因此,晶体振荡器也相当于单片机的心脏和电源。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决定了执行一条语句的时间。相当于人的心脏。单片机提供了时间的概念。单片机工作时,从rom中逐个取出指令,然后逐步执行。单片机访问一个内存的时间称为一个机器周期,是一个时间基准。
如果单片机选择12MHz晶振,其时钟周期为1/12us,机器周期为12×(1/12)us,也就是1us。MCS-51单片机的所有指令中,有的指令可以快速完成,只要一个机器周期,有的指令可以两个机器周期完成,两个指令可以四个机器周期完成,为了度量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引入了一个新概念:指令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