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 前向链路 反向链路 区别

电子 heimagongsi 29℃

什么是CQT测试?前向功率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在每个前向业务信道上合理分配功率来保证每个用户的通信质量并最大化前向链路容量。试着说一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参考:其实1X后台

什么是CQT测试?前向功率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在每个前向业务信道上合理分配功率来保证每个用户的通信质量并最大化前向链路容量。试着说一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参考:其实1X后台分析需要看的指标主要是Ec/Io,Rx,Tx,Tx_Adjust,前两个用于测量前向链路的覆盖质量,后两个用于测量反向链路的覆盖质量。

1、多址连接通信系统的抗远近效应

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具有有限干扰的系统。采用任何降低干扰和噪声的技术都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抵抗远近效应的主要技术是CDMA技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功率控制技术的成功应用。功率控制是解决工程中远近效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限制和优化基站和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使所有用户终端以相同的功率到达接收机,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远近效应的能力。

前向功率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在每个前向业务信道上合理分配功率来保证每个用户的通信质量并最大化前向链路容量。前向功率控制是在移动站的帮助下完成的。移动台检测前向传输的误帧率,并将误帧率的统计结果报告给基站。基站根据移动台报告的误帧率的统计结果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前向发射功率。反向功率控制是控制移动台的发射功率,由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共同控制。

2、简述由GSM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为基础,向全IP移动通信网络为目标演进的过...

这绝对可以成为一个项目。只能从自己的理解来写,其实很简单。团队补充5:501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前两代主要是提高声音和数据的传输速度,可以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各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各种信息服务。3G系统采用码分多址(CDMA)和分组交换技术。三种主流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

两个国际3G标准化组织:3GPP和3GPP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成立于1998年12月。成员包括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和TTC、中国的CCSA、朝鲜的TTA和北美的ATIS。3GPP的目标是在ITU的IMT2000计划范围内制定并实现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规范,致力于WCDMA的发展。

3、本人菜鸟,被叫去做网络优化。EVDO网络如何实现底噪降低同时速率不降低...

EVDO网速优化问题不太简单。如果你真的是新手,建议你找个老师带着。让我给你一些建议。这是让厂家配合局里的。难点1。EVDO网络中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需要熟悉协议;难点二。EVDO不要过度优化,会影响1X。一般规则:通过消除干扰、控制覆盖、减少导频污染区域、参数检查和邻区优化,在传输资源充足、DO用户数量适中、基本无覆盖空洞的区域,可以认为无线环境达到良好水平,同时可以达到以下指标:一、SINR确保SINR大于0的样本点比例超过70%。

4、...指标它们要多少才正常?如果不正常是属于什么现象?

可以从百度文库下载中国电信CDMA网络的性能规范文档。有很多。为什么不去MSCBSC看看呢?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搞CDMA了。试着说一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参考:其实1X后台分析需要看的指标主要是Ec/Io,Rx,Tx,Tx_Adjust。前两个用于测量前向链路的覆盖质量,后两个用于测量反向链路的覆盖质量。在电信组测试中,不同的场景下,每个值的正常程度是不同的。

5、什么是码分多址联接码分多址联接介绍【详解】

什么是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CDMA)是一种扩频多址数字通信技术,通过唯一的码序列建立信道。CDMA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要传输的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用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始数据信号的带宽得到扩展,然后再用载波调制后发送出去。

CDMA的常用术语■接入信道位置信道用户站用来与基站通信的反向码分多址信道。地址信道用于短信号消息交换,例如去话呼叫、寻呼响应和注册。■CDMA信道码分多址信道:基站和用户站在规定的码分多址频率分配范围内传输的信道。■码信道码信道前向码分多址信道子信道。前向码分多址信道包括64个码信道。

6、什么叫CQT测试?

摘要:中国联通CDMA20001X无线数据传输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线网络的性能是用户和运营商关心的问题。无线网络性能测试包括CQT和DT。CQT包括呼叫建立测试、休眠再激活测试和传输延迟测试。DT主要测试用户吞吐量、FER、SCH速率分布、手机发射功率等。关键词:CDMA20001X无线网络性能测试1。引言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对数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意味着无限商机。纵观目前的通信业务,数据业务的增速高于语音业务,据预测,在2005年,移动数据业务将占无线流量的70%,而在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也将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占总无线流量的40%以上。随着中国移动GPRS、中国联通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逐步商用,移动数据业务有望与固定数据业务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