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中的所有设备,都是在一定的电压和频率下工作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我国一般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50Hz,此频
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中的所有设备,都是在一定的电压和频率下工作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我国一般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50Hz,此频率通称为工频,我国1996年公布施行的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在电力系统正常情况下,工频的频率偏差一般不得超过0.5Hz,如果电力系统容量达到3000MW或以上,则频率偏差不得超过0.2Hz。

频率的调整,主要是依靠发电厂调整发电机的转速。对工厂供电系统来说,提高电能质量主要是提高电压质量的问题。电压质量是按照国家标准或规范对电力系统电压的偏差、波动、波形及其三相的对称性等的一种质量评估。电压偏差是指电气设备的端电压与其额定电压之差,通常以其对额定电压的百分值来表示。电压波动是指电网电压有效值的快速变动。电压波动值以用户公共供电点的在时间上相邻的最大与最小电压方均根值之差对电网额定电压的百分值来表示。

总体来说,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取决于有功功率的平衡,具体体现在汽轮发电机大轴上是动力和阻力的平衡,当动力和阻力出现不平衡时,就会影响到大轴的转动速度,也就影响到系统频率。通常的方法就是利用汽轮机的“调速系统”设定目标为3000转,当负荷变化影响转速时,自动开大或关小汽轮机进汽门,使转速保持稳定。

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以保证电能质量。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是反映电力系统电能供需平衡的唯一标志。电力系统的负荷随时都在变化,系统的频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频率进行调整。频率调整主要与有功功率调节和控制有关。因此,在实用上应将频率调整与电厂有功功率的控制、系统有功功率的经济分配和联络线功率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如下目标:①维持系统额定额率(中国为50赫兹),不使其偏移超过规定的允许值(正常运行时,中、小容量电力系统允许频率偏差为±0.5赫兹,大容量电力系统为±0.2赫兹)。
3、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负荷变化情况与电力系统频率的一,二,三次调整的关系...电力系统的负荷时刻都在变化,对系统实际负荷变化曲线的分析表明,系统负荷可以看做三种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变动负荷所组成:第一种是变化幅度很小,变化周期相对较短,一般是几秒就会变化的;第二种是变化幅度较大,变化周期较长,一般是几分钟;第三种是变化缓慢的持续变动负荷,引起负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工厂的作息制度,人民的生活规律,气象条件的变化等。